江西贵溪:铜板上雕出的国潮美学

錾铜雕刻作品《国色天香》。潘亚南 摄

匠心技艺的练成并非一朝一夕。

前不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铜(贵溪錾铜雕刻)高调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会上,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展出的多件金属錾雕工艺品巧夺天工,吸引了包括知名电商主播董宇辉在内的众多观众驻足观展。

铜錾刻工艺究竟有何魅力,让公众偏爱有加?这些精美的刻铜艺术品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匠心故事?

黄俊军部分錾铜雕刻作品。潘亚南 摄

01

千年匠心的传承

这些栩栩如生的刻铜艺术品来自鹰潭市下辖的贵溪市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世界铜都”鹰潭丰富的铜材料资源,为铜錾刻、铜雕塑等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铜錾刻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技法之一,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项工艺充分利用铜的延展性,在工匠们的精心设计与娴熟的技艺下,丰富的图案和线条流畅、立体感强的纹理便呼之欲出。

但技艺的练成并非一朝一夕,铜錾刻的工序远比想象中冗杂艰难。它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包含锻造、锤碟、錾刻、整形、焊接、压亮、镀金等30多道工序。仅就錾刻工序而言,完成一件作品需要150多种不同的錾刀施以勾、落、串、点、台、压、采、丝等十多种工艺技法。

江西中鼎金属工艺的创办人黄俊军今年56岁,已经从事传统铜錾刻技艺37个年头了。黄俊军的爷爷是一名铜匠,黄俊军从小泡在铜作坊里,耳濡目染之下对金属錾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俊军在工作室创作。潘亚南 摄

20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俊军接到一位日本客户的订单,主要是代加工一些简单的平面錾刻作品。由于技艺的差距,他最开始也只能承接式样简单的品类。黄俊军说,他从日本工匠那里买来一对金属錾刻花瓶,便“照着葫芦画瓢”,不断临摹技艺。等熟悉起来后,他便开始在花纹、器形上进行优化,直到超越原作。

“没有窍门、没有捷径,就是手底下见真章。做不好就花更多时间去做,一直坚持到做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黄俊军的錾刻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现今,黄俊军有100多把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錾刀,最细的錾刀仅有头发丝粗细。“这些錾刀都是我们自己 *** 的,上宽约1-2毫米、均呈V型的刀口,要用它在1毫米厚的铜板上刻绘图案,极考验师傅的控制力。”他如是介绍。但也正因如此,手工做的活,每一个作品都有细微差别,正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器物之美。

一次次不同力度、角度的敲击,创作出深浅不一、纹路各异的图案,再巧妙地经过光线的折射,黄俊军让扁平冰冷的铜板变得柔软生动,成为精 *** 真的作品。长年的累积渐渐沉淀出了他“骨法造型、精雕细刻、形神兼备、兼收并蓄”的个人工艺特色。

他的作品荣获“百花奖”“金凤凰”等各种奖项30余项次,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展演,代表作《降龙罗汉》《晚荷风香》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02

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型

有了一定的名气后,很多人慕名前来学艺,但自家的作坊体量终归太小,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2012年,在当地 *** 的扶持下,黄俊军创办了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同时他也走上了将铜錾刻工艺搬入工厂的探索之路。

“在发展中传承,是对铜錾刻工艺更好的保护。”黄俊军说。厂房建好后,他根据市场需求,把主营产品从装饰性的铜版画转移到实用性更强的铜壶、茶器上来。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固守传统,坚持纯手工,一把壶要从一块铜板从敲打成型到錾刻花纹,起码需要三天时间。这不仅难以降低成本、提升产量,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传统手艺耗时耗工、效率低下,铜刻规模化生产之困如何破局?

黄俊军在工作室创作。潘亚南 摄

为此,他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参观先进的金属加工企业,了解设备原理,工艺流程,再返回到自己厂里摸索、试验。经过几年的打磨,黄俊军终于创新研发并总结出“前期制坯采用现代锻压技术,后期錾刻工艺保留传统人工”的生产工艺,同时建成了全国之一条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艺相结合的铜錾刻产品生产线。

这种工艺将一件产品的生产分为机器成型和手工錾刻。以铜壶为例,即先利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模具冲压、旋压,制造出壶身、壶嘴和壶把,再利用传统手工錾刻技艺精雕细刻装饰画面,使传统的錾刻技艺有了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既兼顾现代生活所需,又不失手工錾铜之美。

“这样一来,构思、画稿、锻造、平錾、浮雕、镶嵌、焊接等环节,都能在我们自己的生产车间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黄俊军介绍,技术改良后, *** 一个铜坯的时间从三天压缩到3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铜錾刻产品批量化生产得以实现。

因此项创新,中鼎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78个,发明专利2项。如今,团队已开发生产茶器、文具、香具、餐具、家居装饰等各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

錾铜雕刻作品《凤舞华章》。潘亚南 摄

03

非遗技艺的时代新生

2021年,贵溪錾铜雕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4年中鼎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黄俊军感慨说:“如果12年前没有勇敢地迈出从作坊到工厂的那一步,我现在可能还是贵溪老街那个小作坊的师傅,铜錾刻技术可能还停留在那种敲敲打打的水平。”黄俊军直言,这一步是自己创业的一小步,却是将“非遗”产品规模化、市场化的一大步。

走进中鼎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百多位年轻人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铜雕产品加工生产,小锤轻轻敲击铜板的声音不绝于耳。黄俊军介绍说:“一个‘非遗’项目,能够同时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参加创作,这样的规模在国内也不多见。”

为让錾铜雕刻技艺发扬光大,黄俊军一直注重培养新生代技艺人才。不同于传统“一对一”授徒模式,而是采用阶梯化教学,由不同老师负责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与考核,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黄俊军指导学徒。潘亚南 摄

如今,这个国家级技术工作室已培养出专业錾刻人才200多名,其中“江西省能工巧匠”2名、鹰潭市工艺美术大师5名;中级工艺美术师28人、初级工艺美术师30人,3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上获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参与到錾铜雕刻中来,让这门古老技艺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黄俊军说。

谈到未来的规划,黄俊军表示,在工艺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鹰潭的道文化、贵溪的象山心学文化,都能为铜錾刻产品的主题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原标题:《铜板上雕出的国潮美学》

  • GTC泽汇:华尔街多空博弈 主街仍看好黄金
  • 调整、提级、蓄力:上海家化的三重奏
  • 高盛:将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从520点上调至570点
  • 中国头部公司加码巴西市场
  • 高瑞东 赵格格:中美会晤前哨观察——特朗普的交易底线
  • 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
  • 特朗普:许多贸易协议正在酝酿中 都很棒
  • 北美经济学家热议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世界仍需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 七部门: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 云从科技又亏7亿元 减员求生难扭累亏局面
  • 牛市早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
  • 从微短剧到电商,流媒体能摸着“抖快”过河吗?
  • 马斯克称沙特阿拉伯已批准“星链”服务
  • 撤制镇如何突破困境?欢迎订阅《澎湃城市报告》第23期
  • 摩根资产管理: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超预期 风险释放下市场反应积极
  • 降息落地 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 三星Galaxy S25 Edge正式发布
  • 虚假认定实质性重组、高估不良债权价值,原中国华融资产重庆分公司被罚180万元